首页 > 金融考试 > 金融学大一期末考试重点

金融学大一期末考试重点

时间:

一、货币与货币制度

货币职能

- 价值尺度(计价单位)、流通手段、支付手段、贮藏手段、世界货币。

- 信用货币制度下,货币作为独立交换媒介,与金属货币有本质区别。

货币制度演变

- 实物交换 → 金属货币(如金本位制、银本位制)→ 信用货币(如纸币、电子货币)。

- 我国实行“一国多币”制度,包括人民币、美元、欧元等。

货币层次划分

- M0:流通中的现金;M1:M0+活期存款;M2:M1+储蓄存款等。

- 流动性是划分依据,反映货币对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。

二、汇率与汇率制度

汇率决定理论

- 国际借贷理论、购买力平价理论等。

- 汇率受货币价值、供求关系、利率差异等影响。

汇率标价法

- 直接标价法(如人民币兑美元)和间接标价法。

- 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、资本流动等经济活动。

汇率制度

- 固定汇率制(如布雷顿森林体系)和浮动汇率制。

- 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,兼具灵活性和稳定性。

三、信用与信用体系

信用特征

-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,基于相互信任。

- 信用是资金流动的润滑剂,促进经济资源配置。

信用形式

- 企业信用(如赊账)、银行信用(如贷款)、商业信用(如票据)、股权信用等。

- 民间信用灵活性高但风险较大。

信用体系

- 包括征信机构、信用评级、信用监管等。

- 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是现代信用体系的基础。

四、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

金融市场功能

- 资金融通、风险分散、价格发现等。

- 资本市场(如股票、债券市场)与货币市场(如银行间市场)的差异。

金融机构

- 银行(存款、贷款、支付结算)→ 证券公司(资本市场)→ 保险公司(风险保障)→ 信托公司(财产管理)。

- 中央银行(货币政策)与商业机构(金融中介)的职能区分。

五、宏观政策与金融监管

货币政策

- 利率政策(如调整基准利率)→ 货币供应量调节→ 信贷政策。

-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、汇率、资产价格等渠道。

金融监管

- 目标:维护金融稳定、防范系统性风险。

- 主要工具:资本充足率、流动性覆盖率、宏观审慎管理。

六、其他核心内容

国际货币体系:

金本位制、布雷顿森林体系、牙买加体系等。

金融衍生工具:期货、期权、互换等。

金融风险管理:信用风险、市场风险、操作风险的管理方法。

复习建议

结合教材与案例学习,理解理论联系实际;

关注中央银行政策、汇率波动等现实问题;

做历年真题,熟悉考试题型与命题规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