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金融考试 > 国际金融学考试重点内容

国际金融学考试重点内容

时间:

国际金融学的考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国际收支的定义与分类

狭义的国际收支:指一国(或地区)在一定时期之内,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总和。

广义的国际收支:指一国(或地区)在一定时期之内,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。

国际收支平衡表

国际收支平衡表:又称为国际收支账户,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,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。

平衡表的组成部分:包括经常项目、资本与金融项目、储备资产等。

国际收支调节

自主性交易:亦称事前交易,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,如经常项目中的各项交易和长期资本项目中的交易。

动态寸交易及其影响: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带来失业、国民收入减少、本币对外贬值压力、外汇储备减少等消极影响。

国际储备

国际储备: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市场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,包括黄金、外汇、特别提款权等。

汇率与汇率制度

汇率制度:是指一国货币的确定、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。

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及争论。

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

外汇交易:包括套汇、远期交易等。

国际债券融资: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融资的方式。

国际收支调节理论

米德冲突:在固定汇率制下,一国只有支出变更一种政策工具,无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个经济目标的情况。

丁伯根法则:指一个国家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,必须具备n种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。

蒙代尔政策搭配:指通过政策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。

IS-LM-BP模型

核心:资本完全流动分析。

三元悖论: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,一国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。

外汇风险及其管理

外汇风险:指一个组织/经济实体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,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汇率的变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跌,从而得到意外收益或蒙受损失的可能性。

国际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

运用国际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解释人民币对外升值、对内贬值的经济现象。

一价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。

这些内容涵盖了国际金融学的主要领域,包括国际收支、国际储备、汇率制度、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、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等。建议考生在复习时,重点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。